1、炎性肉芽肿如何治疗。
首先,患者除了卧床休息、大量饮水、吸氧、积极排痰外,肺炎治疗的主要环节是抗感染。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包括病原体的治疗和经验性的治疗。前者根据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体外试验敏感抗菌药物后者主要根据本地区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选择可能复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另外,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疾病的严重性、是否有误吸引等因素,选择抗菌药物和给药方法。
其次,怀疑肺炎立即给予第一种抗菌药物。病情稳定后,可将静脉渠道改为口服治疗。肺炎抗菌药物疗程至少5天,很多患者需要7~10天以上的疗程,体温正常48~72小时,没有肺炎临床不稳定的迹象,可以停止抗菌药物。肺炎临床稳定标准为:体温≤37。8℃;心率≤100次/分;呼吸频率≤24次/分;血压:收缩压力≥90毫米;在呼吸室内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饱和度≥9O%或PaO2≥60毫米;可以进食;精神状态正常。
2、炎性肉芽肿的病因。
2.1、自身免疫性疾病:乳汁引起的局部免疫现象和局部超敏反应。非细菌感染与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有关。也可能因为感染、创伤和化学刺激而引起炎症。
2.2.由于导管内的乳汁、分泌物和角化上皮反向外逸于小叶间质内,有可能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形成肉芽组织。
2.3、病变中可见微脓肿,形成上皮样巨食细胞和异物肉芽肿,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局部感染、创伤和化学物质引起炎症,炎性损伤导致管上皮破坏,管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性炎症。
3、炎性肉芽肿的病理改变
巨检:大小不等的肿块,没有包膜,有的切面呈实性,色灰白、质硬,发污。散在烂肉馅状的坏死病灶,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肿,米汤样或黄白色稠脓,总之病变表现多种多样。光镜观察:见乳腺小叶结构尚有轮廓,低倍观察乳腺小叶有多数肉芽肿,有的相互融合。高倍观察有异物型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细胞、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等构成肉芽肿病灶。
炎性肉芽肿的症状。
颅内炎性肉芽肿应与脑结核、脑囊虫、脑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
脑结核:结核肿多与脑膜炎并存,脑脊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和x线胸片摄取有助于诊断,典型的结核肿瘤CT增强后,中心密度常与脑组织密度相似,环内容物增强或钙化。
脑囊虫:多发,可进行血液和脑脊液囊虫、免疫试验检查诊断,CT表现周围浮肿较轻。
转移肿瘤:常见原发炉,CT以小病炉大浮肿为特征。
胶质瘤:CT多发生在髓质区,周围浮肿明显,占有率明显,脑组织、脑室、脑池等受压变形。
脑脓肿:CT的典型表现是平扫呈大型不规则的低密度阴影,边缘不清晰,低密度阴影中隐藏着密度稍高的环状或结节状阴影,强化时病变阴影的密度稍高的阴影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但是,CT扫描难以识别时,必须进行MRI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