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健康体检越来越普及,门诊经常有患者拿着体检报告说甲胎蛋白升高,吓得吃了几天也睡不着。
甲蛋白(AFP)是肿瘤标志物之一,是糖蛋白,主要合成于胎儿肝脏,正常情况下,正常人血清甲蛋白的含量不足20μg/L。
1.其他恶性肿瘤。
除原发性肝癌外,约50%的生殖腺胚胎肿瘤患者AFP上升,胃癌、肠癌、肺癌等少数人AFP上升。
2.非恶性疾病。
(1)病毒性肝炎在成人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别是慢性肝炎活动期患者AFP也上升,一般治疗后下降或恢复正常。
(2)肝硬化少的肝硬化患者AFP也上升,甲胎蛋白的合成反映了肝细胞的损伤和病变活动的程度:其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损伤的肝细胞的再生而幼稚化,肝细胞再次产生AFP的能力,随着损伤的肝细胞的修复,AFP逐渐恢复正常。
(3)新生儿肝炎的30%新生儿肝炎可以检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性而增加,多数明显增加。
(4)其他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AFP上升,一般上升幅度小,持续时间也不长。
3、孕妇。
一般来说,怀孕3个月后甲胎蛋白(AFP)可能明显上升,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相对稳定。
4、新生儿。
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蛋白的暂时性提高,因为甲蛋白是胎儿正常的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胎儿出生约2周后甲蛋白从血液中消失。
由此可见,AFP的上升并不一定是肝癌。
1.肝功能检查。
2、病毒性肝炎标识检查。
大多数肝癌患者都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病史。
3.影像学的检查。
最常用的是超声波检查,如果有异常或诊断不明,也可以进行CT和核磁检查。如果AFP不高的话,不就完全除去肝癌了吗由此可见,甲胎蛋白是诊断早期肝癌的血清标志物。AFP是目前诊断早期肝癌的最佳血清标志物,约8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上升。产后3周左右AFP会慢慢下滑,恢复正常。
怀疑肝癌时,必须进行HBV和HCV的标记检查。这个答案也是否定的。但是,肝癌的确诊需要根据多个检查结果进行判断,甲胎蛋白质上升的单一初步筛查与肝癌不同。症状出现前的6-12月上升。不必一次检查AFP轻度上升就着急。常用的还有乙肝五项,HBV,DNA,HCV,RNA检测。
肝癌患者血清AFP检查约20%正常,需要结合上述检查确认是否患肝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立即将自己判定为肝癌,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