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检网>项目百科>蛋白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能治好吗?

蛋白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能治好吗?

来源:李明阳 发布时间:2020-12-12 12:12 2507
标签: 体检 蛋白尿
正常人尿液蛋白质含量甚微,仅 20~80mg/d,常规检查呈阴性反应。尿蛋白质含量持续超过 120mg/d,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时称为蛋白尿。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一些小分子量的蛋白质(<70kD),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的微小孔隙滤出

  正常人尿液蛋白质含量甚微,仅 20~80mg/d,常规检查呈阴性反应。尿蛋白质含量持续超过 120mg/d,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时称为蛋白尿。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一些小分子量的蛋白质(<70kD),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的微小孔隙滤出。但当此种蛋白质通过近端肾小管时,绝大部分又被重吸收,故正常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参考范围

  随机尿定性试验:阴性;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20~80mg/24h 尿

蛋白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能治好吗?

  【异常结果解读】

  生理性蛋白尿:系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出现的一过性蛋白而言,又称功能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常由剧烈运动、发热、受寒或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体位性蛋白尿又称直立性蛋白尿,常见于瘦高体型的青少年,由于长久直立而引起,卧位休息后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病理状态下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 >120mg/24h 尿,称蛋白尿。根据尿蛋白产生的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

  (1)肾小球性蛋白尿:

  主要因肾小球毛细血管受炎性损害,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大量进入肾小囊,超过近端肾小管对蛋白的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称肾小球蛋白尿。尿中以白蛋白等中、高分子蛋白为主,占 70%~80%,蛋白量常 >2g/24h 尿,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定性可 ≥++。

  (2)肾小管性蛋白尿:

  因炎症、中毒导致肾小管损害,但肾小球滤过膜尚正常,以至肾小球滤过的小分子量蛋白不能被近曲小管充分回吸收而产生的蛋白尿,以 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等小分子蛋白质为主,蛋白量一般为 1.5g/24h 尿,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重金属盐损害及药物损害等。定性多 ≤++。

  (3)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损出现的蛋白尿称混合性蛋白尿,尿中大、中、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蛋白量与肾病程度明显相关,多见于慢性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但由于血中有多量异常小分子、特殊形式的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轻链、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可经肾小球滤出,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产生的蛋白尿,称为溢出性蛋白尿,如本周蛋白尿、血红蛋白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