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检网>项目百科>血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病

血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病

来源:微检网 发布时间:2020-12-21 10:49 1676
血常规检查中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和血小板计数。

  血常规检查中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和血小板计数

血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病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为:

  成年男子的红细胞计数为4. 0X1012~5.9X1012/L,血红蛋白为120~160 g/L;女子为3.5X1012~5.0X1012/L,血红蛋白为110~150 g/L。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标准和临床意义:

  一般定为成年男子红细胞<4.0X102/L,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子红细胞< 3.5 X 1012/L,血红蛋白<110 g/L。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在临床上称为贫血。贫血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如急、慢性出血、造血元素缺乏、溶血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手术后等,其中以摄入铁质缺乏和女性长期月经量过多的缺铁性贫血为多见。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的标准及其临床意义:

  成年男子红细胞> 6.5X 1012/L,血红蛋白>175 g/L;成年女子红细胞>6.0X 10l2/L,血红蛋白>160 g/L,定为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可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量失水、严重烧伤、高原病和大红细胞高血色素性贫血。

  (2)白细胞计数的参考值:

  成年人为4. 5X109~11.0X109 /L。

  正常人体的白细胞在妊娠5个月以上时,剧烈体力活动和暴热严寒时可以升高。白细胞升高常见于急性细菌感染、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严重的损伤、肿瘤性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性感染、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X线等电离辐射引起的损伤、某些药物如氯霉素)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和各种原因致脾肿大(如肝硬化脾肿大)等。

  (3)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45~70;淋巴细胞20~45;嗜酸性粒细胞0.5~5.0;嗜碱性粒细胞0~1;单核细胞3~8。

  ①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局部化脓性炎症急性出血、急性溶血和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染、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粟粒性肺结核)、药物中毒(如肿瘤化疗、磺胺类药物)、放射性损伤、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度恶病质、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②淋巴细胞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可因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淋巴细胞绝对增多可见于病毒性感染、结核病、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和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长期接触放射线、细胞免疫缺陷病等。各种原因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寄生虫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某些皮肤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多见于伤寒、副伤寒等急性传染病早期、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④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慢性溶血、脾切除后、肿瘤转移和铅中毒等。

  嗜碱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不易找到,减少无临床意义。

  ⑤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结核、伤寒、布氏杆菌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某些寄生虫病(如黑热病、疟疾等)、单核细胞白血病和许多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4)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参考值100X 109 /L~300X10/L。

  血小板计数增高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大出血或急性溶血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苯和砷等中毒、放射线损伤和使用抗癌药物等。